認識的朋友時常都會問一個問題:一個台大碩士,思路清晰,電腦又強,組織能力更是一級棒,為何從事勞工運動──到那上班都受歡迎,卻選擇從事最不經濟的勞工權益捍衛者,一連串的問題一直被詢問著,他總是微笑的說,其實以他念的冷門科系,也沒什麼工作好找。他很少用言語解釋為什麼他一直投入在工運部門裡面,儘管和他同期的學運朋友們,有人已經在民進黨中央當到了主任,也有人已經和大資本家以及綠營高層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建中時期,他擔任校刊的主編,也有機會接觸到當時蜂起的社會運動;一路的傾聽學習,他就掉到勞工運動裡頭了,他深知當為數最多的勞工權益受到保障,社會才有真正的公平正義,否則勞工只是政府及資本家生產工具而已,我們也改變不了這個為了商業利潤而犧牲人民、環境和文化的社會。 為了了解工人,他參與了街頭運動和抗爭布棚,在這邊了解法令對工人的不公,更體認到勞工權益的長期被漠視,如此更加深捍衛勞工權益的想法,從運動中實踐理論,檢討理論。雖然也因為時間都花在勞工運動上、碩士班拖了四年才畢業;當他終於要入伍時,大家頓時感覺身邊少了一個戰將。 退伍前夕,新竹縣產業總工會當時的理事長陳國樑就跟勞動黨要了這個人來接任總幹事。在產總經費困難的情況下,也更為了實際體驗做工的辛苦,他跑到錸德應徵,做二休二,白天才能夠服務勞工,並且為產總省下一筆人事費用。期間他還請調生產線擔任直接人員,甚至請調常夜班,以便白天的時間更能配合工會事務。就這樣做了一年半,在另一名祕書也只領象徵性津貼的情況下,為產總存下幾十萬的結餘款。高偉凱配合著陳理事長的領導,把竹縣產總變成對官方批判最力、勞工立場最堅定的縣(市)級產總之一。 提攜後進,吸收新血輪,讓更多年輕學生了解勞工事務,進而投入勞工權益的捍衛行列,這一點更是偉凱非常注重的重點工作,寒暑假辦理學生工運營隊,藉由問題研討讓年輕的未來主人翁注意勞工問題。現任新竹縣產業總工會總幹事彭桂枝也順利完成實習接班,而他選擇離開縣產總的位置、躲掉在體制內工會不得不和官員打交道的各種案牘文書與委屈求全,回到勞動黨繼續從事勞工運動。 我猜,工業區裡最近這些外國人時常會碰到一位斯文健談的司機大哥,和他們用英語交談,他們都露出驚訝的眼神嘆道,言談間具備世界觀,英文能力強的他又是一個什麼人,他為何選擇開計程車呢?偉凱,為了能夠以勞工身分參與勞工事務,他選擇最自由的計程車司機行業,才能夠隨時配合各個勞資爭議案件與工會的時間,從個案商談、工會開會、擔任勞資爭議調解委員,到上街集會遊行等等。這樣就不必像在工廠裡,常常臨時請假也造成同事的困擾;不過,開計程車,所有的休假都是「無薪休假」;像今年台積電案子忙的時候,他也幾乎無薪休假兩個多月── 金融海嘯重創台灣經濟,無薪休假,失業問題嚴重,為協助青年朋友了解勞工問題,特別與教育公共化連線合辦2009年寒假學生失業與無薪假勞工探討營隊,期間也再度碰到勞服中心義工家屬被台積電裁員的案件。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案子沒有空間:「工人自己都簽字了。而且高科技業,不可能找得到很多人願意站出來。」但是在偉凱和義工起了頭以後,一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戲碼就上演了,不斷的開說明會、寫電子郵件、講很長的電話,終於有十一個離職員工願意站出來向科學園區管理局提出勞資爭議調解,隨著事件的擴大越來越多離職員工站出來,最後終於逼迫張忠謀開記者會坦承作法錯誤,願意招回離職員工,這是台灣第一件大老板承認錯誤,並且願意招回員工的事件。 但是我們認為回任的員工又要單獨面對資方,無異以卵擊石,必須籌組工會以集體的力量才能夠和資方進行協商,我們將台積電自救會轉型為科學園區勞動人權協會,繼續進行工會籌組的進行,希望十萬的科學園區勞工都能夠受到工會的保護。這也是年初,當中央黨部要求我們桃竹苗區考慮參選縣議員的時候,我們最後會決定在竹北參選的原因之一。 勞服中心自黨榮譽主席羅美文以下,謹在此以超過二十年勞工服務的信用,為大家推薦長期和我們工人一起為勞工權益打拚的親兄弟高偉凱,請大家一起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