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消息‎ > ‎

等待雙興──興隆與東興國小的興建問題

張貼者:2012年4月20日 凌晨3:01高偉凱

  擺在我們面前直接的問題是:沒人投標,學校沒動工。依縣府最初的規劃,應該是今年九月開始就要讓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在工地堆旁上學;現在看起來,明年九月都不一定能達到目標,只是明年六月如果六家國小增建順利完工,情況會改善一點點。

  沒人投標的原因,相信家長們都聽過幾百次這些說法:

一、                完工時間太趕,廠商沒把握。

二、                價錢壓太低,加上預期原物料及能源上漲或已經上漲,廠商怕虧損。

三、                縣府付款太慢,廠商怕自己要墊太多錢轉不過來。

四、                如果針對前一項,要找「口袋深」的廠商,大公司又嫌這筆生意太小。

五、                還有一種沒證據的小道消息,屬嚴重指控。

 

  前兩點是縣府對外的說法;後三點是其他各方面的訊息。

  如果只考慮現在直接碰到的問題,那麼就針對上述五點對縣府大聲說話就好了,但是可能會一些顧慮:

一、                即使家長們已經心急如焚,是否就寧願放寬對施工期限的要求。

二、                價錢太低就提高價錢,但是這種主張對縣府來說不恰當,對民意代表來說更不恰當,因為通常我們更在乎會不會給廠商錢給得太貴,讓百姓變冤大頭。如果是原來設定的價格確實不合理,那麼就應該修正(而且縣府之前也做了修正,只是修正幅度實在太小);但是這個大幅修正的意見,不適合由民意代表對縣府公開正式提出來,畢竟民代的法定職權是刪預算而不是加。況且原設定價是真的不合理,還是有廠商圍標,有待研究──理論上,全台灣合格廠商都能領標投標的案子,不容易圍標。倒是客家話有一句,叫「鬼生鬚人兜」(鬼有沒有鬍子誰知道?還不是搞鬼的人裝上去的);原則上,縣府原訂的價格,一定是在既有法規的框架下各項目都是合理的;現在要調整,也要講一套合法的理由,不能隨便以沒人要標為理由加個十趴二十趴。

三、                縣府付款太慢是事實,之前也有其他案子碰到類似情況。不只是工程款,包括其他的補助款等,都會拖,這是三四屆縣府累積債務的結果,短期內無法解決。

四、                縣長跟廠商關係好,所以很多投資案會找廠商,明華園、跨年晚會等等也找廠商出錢。但是公共工程不能「邀標」,除非有廠商主動不惜血本幫忙解決這個困境。

五、                沒證據的事,說了也沒用,不如不說。

六、                如果我們要求官員下台,那麼至少要指出,誰,應該要怎樣,結果沒有怎樣,應該下台;如果我們是要求官員不管有沒有嚴重瀆職,就是要負「政治責任」下台,那麼也要對事情的解決有幫助。現在官員下台,不會加大廠商要投標的壓力。

七、                我們一直要求縣府要把辦各種記者會、擺pose拍照、放煙火辦大型活動、辦花燈、搞「一定會很滿意」的民意調查等等力氣和資源,多放在縣民的真正需要上;但是,預算一過,議員講再大聲,給縣府的壓力也很有限。

 

  不管怎麼樣,現在迫切的問題是兩所小學要繼續擠在他校的安置問題;短期是如何儘快順利興建這兩所學校;中期是以竹北東區人口爆滿及十二年國教政策,如何評估未來六年真正應該興建的學校數量,包含我們對公立幼兒園的期望;長期則是全縣的人口規劃:現在各鄉鎮人口漸少以及少子化,而竹北或沿海三鄉鎮人口不斷暴增(特別是竹北東區、湖口工業區及新豐火車站週遭),各鄉空教室愈來愈多,竹北學校不夠學生擠爆,是要放任這個情況繼續,還是應該要有長期的引導性措施。

  迫切的和短期的問題就在眼前,現在要講中長期,實在也沒那個心情;可是如果稍微思考一下中長期的問題,也許反過來對解決短期問題有幫助。急事緩談,我們從長期的講回來。

 

  長期來說,應該要討論個問題:新竹縣的適合住多少人口,以及各鄉鎮適當的分配比例;過去以來,竹北各區段徵收區密密麻麻的大樓,人口密度實在太高了,政府既然劃了這麼多高容積率的住宅用地,就應該想到會住進多少人、可能住進什麼人(剛好大都住進了生育年齡的青年男女),就應該早知道會塞車、會缺停車位、會缺市場、會缺學校、會缺公園。公園,是蓋了一些,也各自做了點特色和取各種名字;學校卻沒蓋起來,不是沒想到要蓋,而是沒有錢,有錢也沒花到這裡。這坦白說,主要不是這一屆縣府的責任。

  人口密集就表示政府要增加公共建設,人口減少可能就表示過去政府的建設會減少利用率甚至閒置;反過來,政府雖然不能直接干預市場,但是一些政策卻可能影響人口移動:設想,如果當初區段徵收不要劃這麼多住宅區,或是政府捐地給台大不要捐在竹北、而是捐在芎林和橫山的交界,或是政府花力氣辦了一所明星小學在新埔關西,都有機會調整人口。

  調整人口有兩條路,一是希望民眾移入的地區,要提昇條件,加大拉力,就像前面所說;另一條路,講起來傷感情,就是希望民眾減少移入、甚至移出地區的推力。如果現在,消保官要求建商跟民眾坦白講:買竹北東區的房子可能沒學校念,而不是從十興、成功到台大都拿來當促銷本錢,情況就會有一點轉機。我們並不是主張,現在起都不要蓋學校,把人口從竹北東區逼出去;現在已經買進來的、已經發了建照使照的,政府有責任照顧好,但是未來要適度調整,特別是在合法的範圍內放慢發放建照的速度。

  為了長期計畫,現在縣府要做的,是辦好鄉下的學校,多做出一些特色,甚至在教學上進行一定的實驗性質,並且把這樣的特色優點強調出來──當然,每一間學校都應該辦好,但是針對鄉下的學校,要特別強調,扭轉民眾認為「鄉下學校一定不好」的印象。──事實上,不要說長期,就今天來說,很多鄉下學校硬體絕不輸竹北東區,老師更不用說,而且,那裡不用算每個學生的空間有幾平方米,那裡是用「甲」來算的。再重覆一次,我們是說長期,不是要今天興隆、東興的家長馬上搬家到新埔或寶山去。

 

  中期來看,縣府不要今天缺兩間就蓋兩間,而要去看未來六年、十二年、十八年到底缺幾間,從幼兒園到高中一併考慮。如果總共需要六間大小學校,那麼如果把這六間一併考量,很多條件都會改變;這些改變,是對招標有利或不利,就有研究的空間。

  而且,就算這六間要一間一間標,縣府也必須這幾個月就開始著手進行,不能像雙興一樣,肚子餓扁了才開始洗米煮飯,大家急著吃,結果來不及煮熟或電鍋跳起來等不及就馬上開蓋。

 

  短期來看,縣府應該在合法合理的範圍內,檢討預算。但是這樣講是廢話,不講縣府也知道;但是我們的確需要加大給縣府的壓力。除此之外,因為我們現在要解決的是102年度學童能不能順利地去工地堆旁上學的問題;所以我們還有一年的時間,除了招標以外再做兩件事,來為明年這兩所工地學校(如果有的話)減少一些學生,就是把學生移一些到其他學校去(這也是今明兩年縣府已經做並且還會再做的事),這兩件事,一是減少家長的不便;二是增加家長的意願。這兩件事如果做下去,也機會解決一小部份目前急迫的問題(即兩興擠成功),並連繫到長期問題的解決。例如:

1.      對於不能在學區內就讀的學生,縣府能不能開交通車,負責把小孩從東區某處送到竹北某校──這是政治人物很不願意的選項,因為有交通的風險,加上經費負擔。如果縣府可以用交通車把雙興學區的小朋友送到東海、竹仁,就可以考慮再送一些學生到麻園、新港,那麼接下來,新豐的山崎(那可不算是鄉下)、新埔的文山照門北平、寶山的雙溪三峰、芎林等等,都可以考慮。這些學校裡面,很多硬體不輸十興成功,而且小朋友可以在山窩裡、田野間成長;假如在學校課後照顧到傍晚,還有機會親眼看到獵戶座──這在燈火通明高樓林立的十興,是比較難的。

2.      縣府應該促進用教師、民間團體甚至家長的力量,把這些鄉下學校做成真正有特色的學校,就像北埔的大坪小學;這種實驗學校,不見得吸引大多數的家長,但是也的確吸引到一些家長甚至願意從頭份把小朋友送過去。我們不用吸引大多數人,只要每間學校吸引十戶、二十戶家長,對竹北的學校負擔就可以減輕一些。(想想看,如果只有一戶家長願意去三峰,那麼這位家長如果留在雙興,小朋友只得到老師三十分之一的照顧,但是在三峰卻可能是三十分之十五甚至三十分之三十的照顧!這比起去三峰的交通損失,不也是另一種收獲嗎?)

3.      減少不便與增加意願兩項如果做得好,就有機會徵求家長的意願,讓願意去的家長就去,不願意的才留下來,和國中生擠或著和工地擠。

 

  說了半天,一定很多家長認為:講這麼多幹嘛,就是趕快把學校蓋起來就對了;而縣政府也一定會儘量排除各種要多花錢的方案。總的來說,我們認為,當然還是要加大給縣府的壓力、要求縣長把竹北東區視為重災區,特別是除了過去於各局處的「私下了解」外,也要在425正式開始開會的議會定期會中直接對縣長本人提出要求(但是,我們不想騙民眾,給民眾錯誤的期待──認為民意代表對行政權有多大的能耐──民代法定職權最大的就是刪預算或不通過預算,那是反而會讓學校更蓋不起來的方式),另外還要對縣府提出幾個建議,這些建議有些是兩年來已經提過幾次的:

一、                對於無法在學區內就讀的小朋友,縣政府應有補償措施,例如開交通車。

二、                對於許多學生漸少的學校,要加強真正的特色。

三、                一旦前兩項做得好,就有機會徵求自願離開雙興的家長,進一步減少成功或工地小學的負擔。

四、                對於縣府傾搏兔之力準備的花燈,應該用創造性的思考,設法和學校工程結合起來;最低限度,花燈的高級臨時廁所,或臨時停車場的整地,可不可以挾帶學校的工程(即地點選在學校,讓花燈的施工不會隨著花燈消失,而是化身為學校工程的一部份)。

五、                縣府對中央應「以退逼價」:預算五億你出,我的五億要拿來蓋學校、保證如期付款,你不答應,我花燈就辦不起來了。

六、                評估未來二十年學校的需求量,提前開始作業。

 

  貝克特的《等待果陀》裡,兩個人等了半天,其實果陀會不會來、到底有沒有果陀這回事,就像我們之前等待台大、現在等待兩所小學一樣,我們會等到救星,還是等到一部荒謬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