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候選人寫起政見,好像作文比賽,很多是「爭取什麼建設」或「爭取花什麼錢」,反正最後只要一句「政府沒錢」,政見跳票也就沒什麼關係了。只有老人年金,實在是一個選舉熱門的話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老人家的投票率比起年輕人高出許多的關係。 社會要照顧老人,這一點,大概很少人會反對。(二十年前郝伯村還會講:大家孝順就不需要社會福利)。但是我們要為老人做什麼?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醫療、養生、衛生等等事項,有尊嚴地吃飯穿衣住房,有方便且舒適的場所和人群(雖然通常也是別的老人)相聚(聊天或打棋子);不方便出門的老人,也要有人去陪伴──這會有很多附帶效果:1.陪老人及照顧老人要變成一種職訓及工作,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2.讓年輕人能更熟悉母語以及熟悉母語的雋永之處。 在這麼多老人福利的項目中,加一項發一筆現金,其實也很好,讓老人家有一筆可以自由支配的錢;但是發現金絕對不是最好的社會福利──我們只是說,在有限的資源中,如果其他更重要的都做到了,再加發一筆錢也不錯。但現在的情況是,發現金佔用了老人福利中最大的資源。 要發錢就要考慮排富的問題,但台灣的選舉太多,政治人物不想談排富。我們認為應該要排富。但是目前台灣政府對人民收入及財產的掌握很不精確,實際上沒有能力進行「排富」這件事。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如果還提排富,並不實際。所以我們認為暫時不要列在具體的政見項目中。 附帶一提,我們在挨家挨戶拜票的過程中,也碰到過好幾戶,抱怨社會補助的條件太嚴──公公有房子就不能申請,兄弟有財產也不能申請,諸此之類。排富要精準地掌握人民財產與收入狀況,否則很容易發生富的容易裝窮,窮的被誤認為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