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勞服中心通訊‎ > ‎

勞動黨桃竹苗勞工服務中心 通訊 60 2017.1.18出刊

張貼者:2017年1月18日 下午4:47高偉凱   [ 已更新 2017年1月18日 下午4:49 ]

文獻中不曾記載有過勞工抗爭的離島——

  要求同工同酬,澎湖車船工會罷工

去年1222日下午,本中心接到澎湖司機來電,問有關罷工的問題。澎湖縣政府公共車船管理處企業工會理事長魏睿宏表示:已調解不成立,預定次日(23日)召開臨時理監事會決定27日罷工投票,而且「澎湖當地沒有人搞過罷工,沒有人知道怎麼做」。

  就我們所看到的文獻,還沒看過澎湖縣有勞工抗爭的事情(連日據時代針對台灣工農運動的資料記載都很少涉及澎湖)。鑑於這可能是離島首次正式罷工的事件,本中心立刻把訊息告知南北各勞工團體,並與澎方建立一個LINE群組,希望由整個本島的力量來協助。

  經工會請求,本黨榮譽主席羅美文於23日清晨搭機飛馬公,先了解狀況後返台;連續幾天的連繫後,本黨新竹縣議員高偉凱與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祕書長黃育德再於27日赴馬公,現場協助開票後的準備工作與罷工。

  這個車船管理處是澎湖縣政府的一個單位也就是說員工的雇主是縣政府。澎湖車船工會有會員一百人,其中公車司機五十餘人;五十餘人裡面,約三十名是契約司機,是罷工的主力(但也有少數正職司機參加罷工)。所謂「契約」司機,是指97年以後進用的人員,政府用一個名稱來和之前的員工區隔,以「增進營運效能,節省人事成本」根據〈澎湖縣政府公共車船管理處契約勞工待遇管理要點〉),也就是用比較少的工資來請人做一樣的事情,這點也是這次罷工的主因。罷工的主要訴求,包括調薪、離島加給、年終獎金、婚喪病子女等福利這些問題,都和「同工不同酬」有關。還有一個訴求是提高保險額度、政府負擔保費;這是交通運輸業常碰到的問題。除了車禍事故的賠償外,司機也抱怨管理處連法律支援都沒有。雙方曾在去年五月調解不成立,也持續協商,但是沒有具體成果。

  問題的關鍵之一,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希望節省人事成本。縣府回絕工會要求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行政院已訂定辦法,將「契約」人員的薪資設了上限。但是,這個「天花板」是否包含離島加給、年終獎金、各項福利,雙方沒有共識。

縣府還有一個更不幸的說法,稱車船管理處是一個「自負盈虧」的單位。我們去戶政事務所申請個文件還要繳象徵性的工本費,而澎湖縣民搭公車則是完全免費,這樣的單位要「自負盈虧」,豈不是到海枯石爛都不用調薪?

  工會在27日下午五點多開票完畢,以65票對11票通過罷工,考慮到搭公車的以老人學生為主,要有預告期,就決定到第二天的第一班車才開始。作為縣府轄下單位,管理處的員工也和其他縣市政府、公所的府外單位或臨時約聘雇一樣,有不少比例的員工都是「有人介紹進來的」,這些原來的介紹人以及相關有力人士,也間或與司機「溝通」;罷工投票開票後到午夜,這樣的「溝通」變得十分密集,使工會在十點多又把契約司機找回來,討論「因為大人物出面要約雙方協商,是否暫緩罷工談不成再罷」——不管是對「罷工」這件事的陌生與恐懼,還是因為各有力人士的溝通,司機們相當傾向暫緩,但是因為沒有得到「次日早上馬上協商」的承諾,司機仍決定如期罷工。

  當晚縣府也宣佈請遊覽車業者及軍方配合、減少部份班次,並且實際上也這樣做了當夜並連絡不配合罷工的正職司機先把車子開出車場;內勤人員也出門幫不熟路的司機帶路線。工會討論了如何阻止「替代性勞動力」來開車,但除了能不能做到以外,也因為顧慮到學生和老人家,就完全放任縣府調動車輛與司機。

縣府另外也對媒體說明,稱這些契約司機每月薪資高達四萬多。這個說法當然只會讓司機更氣憤:四萬多是少數的例外,而且還是大量的加班費加上去才有這個錢。

28日凌晨四點多,罷工人員開始在車場集合;但是既然封鎖車場無實質意義,該處又人煙稀少,於是在八點多將罷工線移到馬公臨時總站。罷工不是激烈的雙方對峙、唇槍舌劍,或是慷慨激昂的口號與歌曲這只是很小的部份;罷工最多的時間,是乾耗,在寒風細雨中枯坐(現在罷工和以前不一樣了,人人都有智慧手機和行動電源),心裡偷偷地希望對方趕快來談判,趕快結束這件不知道會拖多久、會損失多少收入、最後會不會成功、會不會被秋後算帳的「平生第一遭」(很可能也是澎湖第一遭)風波。同仇敵的士氣、堅持到底的氣勢,只有在對峙之中才會激發出來。大部份時候,罷工是看不到敵人的,只能拚命說服自己:雖然我很怕、但是對方也很操煩、對方其實也想要趕快結束—並不是縣府不來談就表示他不怕我們罷三天、罷三週、罷三年。

  所以一旦傳說某某高層要來邀雙方協商了,罷工現場當然就彌漫著期待的心情。九點多,開始傳說勞動部勞資關係司王司長要飛來馬公,這個消息對於已經五小時冷風冰雨下的罷工司機當然很溫暖。按,勞動部過去的慣例,勞資爭議直接的主管機關是地方政府,勞方去台北陳情了,勞動部才會開始介入談判;這一次罷工司機還沒去台北(技術上和經濟上也辦不到),勞動部在罷工開始幾小時後就出發,和往例大不相同。

  中午,當中華電信工會支援的便當抵達罷工現場時,中央大員也抵達了。縣府除了重覆五月以來的說法外,也強調縣長上任後有新措施大幅增加契約司機的薪水;但是,新縣長的加薪措施對司機的說服力有限,因為該措施只涉及新進司機——更不要提,所謂新措施下的新進司機,就是新縣長上任後徵(ㄐーㄝヽ)募(ㄕㄠヽ)進來的人員。

  澎湖縣政府社會處長和勞動部的司長在臨時總站主持勞資協商。管理處作為雇方,只同意保險一項訴求,額度和勞雇分攤比則按照之前澎湖縣議會參與協調時的建議方案;薪水有微調,但這是因為中央調升了基本工資,而且即使如此司機還是有可能碰到「天花板」而等於沒調。一兩位工會幹部向司機們喊話呼籲同意這個方案司機們雖然私下很不滿意,但是沒有人公開提出反對意見,於是勞雇雙方簽署協議,結束這個十小時的罷工行動(但管理處也體諒大家沒休息,第二天再恢復正常出車)。

這場罷工,等於是以工會無預警的巨大讓步來結束這個原因司機們背後的「有力人士」因素,其實只是一小部份,最主要的還是會害怕萬一長期抗戰、沒收入又沒有好的結局。不過,以一個首次嘗試集體行動的工會,以一個首次有勞工抗爭的縣來說,車船工會已經很不簡單了——特別是作為訴求重心的契約司機,幾乎百分之百參加罷工,這種團結的信心與經驗,就是工會未來最大的本錢。

  一般外人輔導一場罷工,可能從申請勞資爭議調解的時候就要開始規劃;罷工投票前幾天也要密集和會員溝通。我們在投票前五天接到訊息,也接到「希望23日九點有人能到場協助」的要求,本來是計畫派一名幹部待個好幾天密集協助,但因為澎湖當地的民情及車船工會的想法,變成「你們先回去,若投票通過再請你們來幫忙」連帶我們對當地很具體情況的了解也有限。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也不能有樂觀的期待,整個成果來說,就是「還可以」。   本刊版權工有,歡迎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