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矗的〈低等人〉 /江月華

楊青矗的〈低等人〉

/江月華(前大魯閣纖維新埔廠工會)2007.1.6

  故事中的主角董粗樹,在一家蠻有規模的宏興公司當臨時工拖垃圾,而且一做就是三十年。他也從不向人訴苦。有人認為他很可憐,但他認為做人本來就是要做,賺那麼多錢也是花掉。可是在他為公司服務的第三十年,接到了公司的解僱通知。由於他是臨時工,完全沒有退休保障,自己平時領的薪資已是不及人的一半,然而到時又是空空離去,自己年老了已無謀生能力,倒不如死得有價值一點,讓父親領一點撫恤金好過晚年。於是他一連串地製造殉職的機會,也如他願,在被解僱的前一星期為公殉職了。

  粗樹伯的故事在現今社會中也不斷地上演。我們基層的勞工同樣的也是認真辛勤在工作,而得到的也只是能養家活口的微薄薪水。若是向老闆要求一點福利或調薪,就像是要剝他的皮似地。資本家總是以一種高姿態出現,認為我們能有這份工作薪水,是他給予的,要我們心存感激,不該再向他要其他的。

   現今社會中,勞工是佔大多數的,但同時也是最弱勢的一群。今天老闆以連年虧損不再經營了,他就草草廠門一關,讓我們去喝西北風,也不會替我們著想,失業後的下一步該如何彌補。雖然有一點點的資遣費,那也只能應付近短期的花用。像一些朋友在同一公司做了二十幾年,人生的精華都付出在公司,如今關廠後更面臨二度就業的困擾。四十幾歲的人了,絕大部份的公司都不會錄用,於是只能找一些粗工、臨時性工作來做,工作更是沒有保障。如此循環造成社會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大,而政府的一些勞工法令、政策,只是能象徵性地表面上好像對勞工有益,實則大企業家鑽漏洞的地方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