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伶的〈憤怒的白鴿〉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馮守娥的故事) /江月華(前大魯閣纖維新埔廠產業工會)2007.1.6 故事中的女主角馮老師是出生在農家莊,家中生活十分節儉,而其母親在未節育的情況下,共生了十四個小孩;馮老師小時候,平時也要早起做事,更要受到祖母嚴厲的對待,所以她自小就能體會身為女人的辛苦,以及社會存在的舊觀念中對女性的不平等看待。 馮老師的家庭在日據時代是屬「國語家庭」,她在小學四年級時已經意識到台灣只是日本的二等國;入中學後有個日本老師成天愛罵中國人,更是讓她氣憤。歷史性的一天,1945年八月十五日那天在回家途中,看見日本人又在欺侮台灣人,正想投書到總督府抗議,沒想到此時聽到廣播台灣光復,舊時代已結束,新時代正要開始,而接踵而來的卻是一連串的為正義、為愛國而犧牲的事蹟。 想到這裡心中就有無限感慨,那就是當權政府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隨意亂抓人並對其用盡刑求。平日從小到大只是茫目地長大,心想長大後女人只要找個依靠,結婚生子,然後如此過一生。但是婚後才知道女人與男人之間的不平等。初為人媳就須早早起床,但是兒子就不同,可以睡到自然醒。有時想賴個床晚起,但終抵不住心中的壓力而趕快起床。等到有了孩子,接踵而來的壓力也更大了,白天為工作忙,下了班忙小孩忙家事,等一切忙完,早已累得不成人了,那還有精力去關心其它事。反之,男人下了班就是屬於自己的時間。舊傳統觀念中,男人可三妻四妾,女人須遵守三從四德,現今社會中男人仍可花心,並不會受太大指責;但是女人若花心則會被冠上不可赦的罪名。在家庭中,女性地位是弱勢的;在社會工作上,女性更是如此,往往同樣的工作,男女薪資待遇卻有不同,男高女低。在一些薪資津貼項目中,男性的也更優於女性,甚至有些只有男性員工才有。現今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社會中,實而存在有其不平等之處。 我們女性朋友是該覺醒了。唯有多充實自己,才能接近男女間的距離。而社會的一些政策措施也希望能對我們有實質的幫助。總之希望人生而平等,活得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