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伶的〈憤怒的白鴿〉/卓美玟

周芬伶的〈憤怒的白鴿〉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馮守娥的故事)

/卓美玟(前大魯閣纖維新埔廠產業工會)2006.12.16

  馮守娥女士從小就不斷地詢問「我為什麼生出來」,因為受父親的影響,是個懂得思考及勇於反抗不合理制度的新時代女性,因從哥哥的書架上讀到了《復活》、《戰爭與和平》、《悲慘世界》和《她的一生》,而開啟了她的文學之路,也參加了讀書會,和發表過文章:像〈台灣解放的一天〉書裡記錄著1945年8月15日那天,她親眼看見日本人如何欺負台灣人。〈論台灣婦女〉要擺脫那些封建的思想及制度,女人應該從本身做起,提高自己的能力,多讀書、多關心社會,眼界自然就會提高。〈論中國教育〉寫的是日本教育和中國教育優、缺點的比較。那時候的馮女士對國家社會懷抱著滿腔的熱忱,她的想法是:如果每個人都失去熱情,那社會要靠誰來推動改革呢?可能是使命感吧!她認為應該要有人來為這個國家社會做點事情。

  五○年代的大逮捕,她的哥哥及她的先生,及馮女士自己都在被捕的名單之列。馮女士只是因為參加了讀書會,和讀了一些政治理念的書籍,就被關了15年。難道三五同學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就要被冠上叛亂的罪名嗎?這是一個被扭曲的社會啊!而更慘烈的是她的哥哥犧牲了,她的先生也兩度入獄。雖然遭逢巨變,但馮女士仍不斷地探尋生命的意義,不會因為這些挫折而改變她的心志。

   十五年是何等的漫長啊!而她的先生陳明忠先生大半輩子的歲月都是在牢房中度過。若不是他們的犧牲、和他們用鮮血用性命換來今日自由、民主的社會,我們現在不知要過怎樣的日子,不知還要犧牲多少性命。所以我們有今日這樣的自由安定的日子可過,真的應該要心存感激,也要多多的回饋我們的社會。